新华网成都9月26日电 40年来,两项资金累计投入98.551亿元,其中四川民族地区开发资金共计投入84.6亿元,支援不发达地区资金共计投入13.951亿元……四川省民族经济开发办公室26日召开四川两项资金媒体座谈会,首次对外公布四川两项资金“大数据”,见证四川民族地区巨变。
1980年中央财政设立“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”,1985年设立“四川省三州开发资金”,合称民族地区“两项资金”。两项资金扶持对象为甘孜、阿坝、凉山三个自治州及乐山、攀枝花、绵阳、雅安、宜宾、泸州等12个内地市。
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在这40年间,四川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16.1亿元突破到2000亿元,年均增长14%;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由335元到突破30000元,增长将近100倍。
四川省民族经济开发办公室主任石东红介绍,两项资金成立40年来,在四川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已累计投入98.551亿元。通过两项资金,全力帮扶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,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,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、脱贫致富奔小康、民族团结进步、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。不少村镇在两项资金的助力下,很快发展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示范乡镇。
四川省民宗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两项资金将抓住乡村振兴机遇,突出精准扶持,依托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,优先支持优势突出、可行性高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长期可持续项目,促进生态与优势产业交融互进,推动构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,帮助各族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。下一步,将争取增加两项资金总量,集中资金重点突破重大项目,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子。